一,原文摘录。

 1,自十月朔立志自新以来,两月余渐渐疏散,不严肃,不谨严,不改过,仍故我矣。树堂于昨初一重立功课,新换一人,何我遂甘堕落耶?从此谨立课程,新换为人,毋为禽兽。

课     程 

敬(整齐严肃,无时不俱。无事时心在腔子里,应事时专一不杂,如日之升)

​静坐(每日不拘何时,静坐半时,体验来复之仁心。正位凝命,如鼎之镇)

​早起(黎明即起,醒后勿粘恋)

​读书不二(一书未点完,断不看他书。东翻西阅,徒循外为人)

读史

谨言(刻刻留心,是功夫第一)

养气(气藏丹田,无不可对人言之事)

保身(“节劳、节欲、节饮食”,时时当作养病)

​日知所亡(每日记“茶余偶谈”二则,有求深意是徇人)

月无忘所能(每月作诗文数首,以验积理之多寡,养气之盛否。不可一味耽着,最易溺心丧志)

作字(早饭后作字半时)

夜不出门(旷功疲神,切戒切戒)

2,​ 静中细思,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,人生其间数十寒暑,仅须臾耳,当思一搏。大地数万里,不可纪极,人于其中寝处游息,昼仅一室,夜仅一榻耳,当思珍惜。古人书籍,近人著述,浩如烟海,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,不过九牛一毛耳,当思多览。事变万端,美名百途,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,不过太仓之粒耳,当思奋争。然知天之长,而吾所历者短,则忧患横逆之来,当少忍以待其定;知地之大,而吾所居者小,则遇荣利争夺之境,当退让以守其雌;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,则当思择善而约守之;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,则不敢以功名自矜,则当思举贤而共图之。  

3,有“圣人”修己之体,然后才能为王者治人之用。

4,​曾公将经世学标示四学之合,有义理学-道学、词章学-言语文字古文诗词及文章章法、经济学-政事学、考据学-今世汉学。四者缺一不可,“予于四者,略涉津涯,天质鲁钝,万不能造其奥窍矣,惟取其尤要者,而日日从事,庶以渐磨之久,而渐有所开……须烂熟于心中,凡读他书,皆附于此书,如室有基而丹桂附之,如木有根而枝叶附之,如鸡伏卵,不稍歇而使冷,如蛾成垤,不见异而思迁,其斯为有本之学乎”。

5,自内焉者言之,舍礼无所谓道德;自外焉者言之,舍礼无所谓政事。

6,学术原有博通和专精两种,是相互为用的。必先有博通之识,​始能为专精之用,所谓“由博反约”也;又必有专精之功,才可成博通之才,所谓“由约反博”也,这是大成的人物。

7,​经世学的“体”是历史和哲学,“用”是政治与经济,目的是治国平天下,步骤是格致、正诚、修齐,道理是“执两而用其中于民”,精神是“守先待后,舍我其谁?”以天下为己任,而不屑为“一身家之谋”,以“明道救世”为功,而不愿作无益之诗文。

二,​有感:

​读先人文章,矫今人之过。一代名臣曾国藩,其精神可谓淳朴而又有力,没有了这些精神,所谓中国的脊梁也将不堪一击。读书不二,早起,谨言,日之所亡……这些就是在今天,若能做到其中一二条,相信也不会庸碌此生了。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Built with Hugo